7月的藏东大地,油绿的青稞田在阳光下泛起波浪。西藏昌都市洛隆县俄西乡的农户扎西平措站在田埂上,望着谷穗饱满的庄稼,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神情。“今年雨水多,以前总担心收成不够本,现在有了保险保障,心里有底了!”
扎西平措口中的“保险保障”,正是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在昌都洛隆县、边坝县等地推广的完全成本保险。

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农险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悉心讲解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助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守护农户“粮袋子”。中国人寿财险供图
作为西藏农业的支柱产业,青稞、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过去,传统农业保险仅覆盖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保障额度偏低。以青稞为例,每亩保额仅380元,农户遭遇灾害后获得的赔款难以弥补实际损失。
2025年,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在西藏金融监管局的指导帮助下,推出完全成本保险,将保险责任扩展至土地成本、人工费用等全生产要素。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该公司已在昌都、山南等地市的5个县域承保2.72万户次,覆盖农田18.92万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92万元。
“保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据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农村业务部负责人介绍,青稞和稻谷的保额从380元/亩提升至800元/亩,小麦从350元/亩增至750元/亩,玉米从380元/亩跃升至900元/亩,“这相当于为每亩庄稼上了‘全险’,农户即便遭遇绝收,拿到的赔款也足够覆盖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
保费贵不贵是影响农户参保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对此,西藏自治区构建了多层次补贴机制。以青稞为例,西藏自治区财政补贴80%,地市和县区财政分担16%,农户仅需自付4%,每亩支付1.28元。即便是保费较高的玉米,农户每亩也只需承担2.16元。
山南市贡嘎县的种粮户次仁群培算了一笔账:“我家20亩青稞,去年交了大约6元的保费,今年虽然保额翻倍,但自己只交了不到26元。万一受灾严重,最高赔款能从7600元涨到1.6万元。”
完全成本保险的落地,正深刻改变着西藏农业生产方式。随着保险保障水平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扩大种植面积、选用优质品种、增加农业投入。在昌都、山南等地的田间地头,机械化播种、科学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正加速普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从“被动防灾”到“主动经营”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更推动西藏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正在雪域高原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农业生产活力。
据了解,接下来,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将扩大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区域,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不仅要帮助农户减少灾害损失,更要助力西藏打造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
责任编辑:韩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