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金融动态
 
商业健康险:从支付方到健康产业“合伙人”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8/27 点击:38 分享按钮

8月21日,全国首个区域专属替代性商业健康保险“临港新片区蓝湾B计划”推出,该计划针对区域人才需求,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等纳入保障;截至8月22日,昆明的“春城惠民保”参保超58万人,以低保费、宽准入提供高额医疗保障,持续扩大健康保障覆盖。

在政策的指引下,商业医疗保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既有聚焦特定群体的专属产品落地,也有普惠型城市医疗险参保规模稳步扩大,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政策赋能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支持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旨在推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这也为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新机遇。

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形成“双目录”机制。同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业务,要求努力扩大惠民保的惠及面。8月,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要求构建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强化商业健康保险服务能力建设。

在政策的指引下,商业医疗保险正沿着“全覆盖、多层次、供需适配”的方向加速迈进。从实践来看,保险业紧扣群众的保障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开发了多层次、多种类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目前,保险公司在售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超过1.1万个,形成涵盖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的“全覆盖、多层次”保障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不仅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责任,而且实现了新上市创新药动态入保,有效提升了创新药的可支付性与可负担性。针对创新药和治疗方式的专属产品也日益丰富,特药医疗保险覆盖数百种国内上市的恶性肿瘤特药及部分临床急需进口药;细胞免疫疗法医疗保险将CAR-T药品及相关治疗费用纳入保障,为患者提供精准支持。

作为基本医保之外的重要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在创新药支付领域的作用愈发凸显。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械的总赔付金额约为124亿元,该支付规模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03%。

商业健康保险对于满足人民群众长期健康保障需求,减少后顾之忧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合计9773亿元,以长期业务为主;全年赔付支出4052亿元;截至年末,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超过2.5万亿元,在应对未来赔付需求方面准备充分。

惠民保在普惠与可持续间寻求平衡

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中,最被人熟知的非惠民保莫属。然而,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现象级保险产品,惠民保虽在扩大健康保障覆盖面上成效显著,但商业可持续性不足、产品高度同质化、市场秩序待规范等深层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当前,惠民保面临的核心挑战不容忽视:全国总参保率仅约5%,参保人群规模不足导致风险难以有效分散,部分地区已出现“高赔付、低参保”的恶性循环苗头,若持续恶化可能陷入“死亡螺旋”。

针对这些挑战,金融监管总局在《通知》中为惠民保发展划定清晰路径:在突出普惠定位的同时,必须坚守商业属性,遵循保险规律,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开展业务。

“惠民保的普惠性不应单纯依赖低价,而应更多在费用率优化上做文章。”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徐敬惠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合理的定价是惠民保等普惠保险商业属性的核心体现,也是破解可持续性难题的关键。

他建议,未来从三方面推动惠民保优化升级。一是推动产品形态与定价机制科学化。加强医保与商保部门的协同合作,减少地市碎片化运营,逐步向省一级统筹整合。二是破解当前地市运营模式的固有缺陷,改变“定价不区分人群、靠降价扩责吸引参保”的粗放模式,避免风险敞口持续扩大。三是加快推出全国示范性条款。明确惠民保的保障范围、定价逻辑与运营标准,解决当前各地产品参差不齐、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服务能力短板也是惠民保亟待补齐的“短板”。徐敬惠表示:“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已构建起从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到客户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涵盖药品供应链、绿通陪诊、专家网络、诊疗共识等增值服务,而这正是惠民保当前缺失的核心能力。”

展望未来,他认为,惠民保等商业健康险可探索“长期滚存”模式,鼓励个人在健康时期累积保障资金并享受合理收益,同时,结合税优政策优化和单位团体补充机制,构建更可持续的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让普惠保障真正落地生根。

保险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速

在产业协同方面,保险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力度深度布局大健康领域。

据记者了解,已有多家保险公司设立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多家医疗企业。例如,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总投资项目超60个,累计投资金额近200亿元,实现在生命科学、医疗科技、医疗服务、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广泛投资布局,投资了一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领军企业。太保大健康投资组合已覆盖828家医疗企业,总投资金额超800亿元,底层覆盖的创新药企业约300家,投资金额超200亿元。人保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和人保科创股权投资基金(上海)中心(有限合伙)投资了多家创新药企业。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共投资6个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项目。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透露,拟研究出台《关于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更好发挥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保险行业加强预防、医疗、康复、护理、药品管理等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协同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健康保险保障范围,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的保障支持力度,推动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在政策的推动下,保险与大健康的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保险公司将不再仅仅是风险的承担者,更是健康产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与医疗企业的深度合作,保险公司可以整合资源,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保障服务,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同时,大健康产业也将在保险资金的支持下,加速创新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责任编辑:韩胜杰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2977539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