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六大重点领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仍存在供需对接不畅、“最后一公里”落地障碍等突出问题,亟须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推动全社会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有助于拉动需求增长、加快动能转换、吸引全球对华投资,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从数字原生到智能原生,体现了“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时代跃迁。数字原生是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概念,它是以网络化协同为基础,注重数据的闭环沉淀和分析应用,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形态,当前的社交、电商等都可以认为是数字原生的产物。
在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所长魏凯看来,《意见》提出“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则是在数字原生基础上,立足于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正加速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转折期,提出了下一阶段“AI+”新“内核”。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推动企业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系统性变革。业内专家认为,善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创新创业主体通过人机高效协同提质增效,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有望催生一大批“一人独角兽”企业。
从传统企业到智能原生企业,体现了“机器辅助”到“人机协同”的效率跃升。过去10多年,传统企业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但其核心决策和运营模式仍主要依赖于人类经验和规则驱动,人工智能只是“配角”。魏凯表示,智能原生企业则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将智能化要素嵌入企业的业务、管理、决策等各环节,成为“主角”。随着智能体的成熟,每个人都可拥有千军万马的“数字员工”,“一人公司+AI协作”的超级个体时代正在到来。
此外,《意见》强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避免一哄而上。”魏凯表示,对于缺钱、缺人、缺技术的企业主体不能揠苗助长,对数字化基础较好、智能升级需求大的应用场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
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通过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可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认为,《意见》把“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一项重点行动,围绕服务消费和产品消费两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方向,为我国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助力消费跑出“加速度”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渗透应用,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形态与体验,成为促进消费的“催化剂”。例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竞相涌现,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体验;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智能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场景创新和体验优化,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人工智能+”行动有效顺应了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促进居民消费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刻转型。徐彬分析称,推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拓展智能消费新方式、新场景、新业态,以新型消费为引领激发消费内生动能,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实施“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在服务消费方面发展智能原生应用,提升生活服务个性化体验,加快培育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的智能服务新方式。在产品消费方面探索新业态,构建智能产品生态。
《意见》为我国新型消费市场勾勒出新的趋势。徐彬分析认为,以往商品服务模式以体验经济为主,其核心价值是满足功能性需求,比如产品性能参数、操作便捷性和服务效率等。进入人工智能阶段,消费模式将向认知和情感经济拓展,更加突出对文化理念的价值认同、对自我表达的心理满足等。再比如,工业时代的商品规模化生产只能提供有限选择和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从批量生产升级为量身定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促进释放消费潜力的同时,会衍生数据安全、责任界定、“智能鸿沟”等问题。对此,《意见》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优化人工智能相关安全评估和备案管理制度,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合规落地。此外,在直播带货等消费场景中,可推动政府与企业合作,推进相关智能化监管系统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反诈反假冒伪劣等方面的监管,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韩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