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烈士陵园,一队小学生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作为内蒙古东部的重要革命老区,赤峰市素有“热北小延安”的美誉。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热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也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红山屹立,哈河潺流,抗战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如今的红山大地上,一幅幅传统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走进赤峰市,探寻这片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的密码。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15岁时,我在晋察冀边区银行阜平办事处开启了金融生涯,见证了那个年代金融工作者们如何用铁算盘支撑起边区经济命脉。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任赤峰市分行行长后,我们创新建立‘蒙冀辽金融联谊会’,促进三省区先进经验共享,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地区发展。”谈起金融工作的时代变迁,已过鲐背之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原行长李敬诚娓娓道来。如今,这份赓续红色血脉的担当,已化作赤峰金融系统服务老区振兴的澎湃动能。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立足地区产业特色,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撬动作用,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信贷资源加大三农三牧、民营小微、绿色低碳、科技制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力度,着力将红色精神转化为精准服务的实践。截至5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44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2.97亿元,全市农户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890.01亿元、558.33亿元、14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1%、10.33%、31.29%。
金融赋能:老区振兴的“加速器”
亮眼成绩单背后,是金融支持下的实实在在获得感。走进宁城县天义镇包古鲁村的种苗工厂,温暖如春的棚室内,育苗盘整齐排列,蔬菜秧苗绿意盎然。工人们正忙着打包秧苗,发往辽宁、河北等地。“这些种苗不仅供应本地,还能辐射周边省份,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包古鲁村村支书指着忙碌的生产线介绍道。
抗日战争时期,宁城县曾是承平宁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深入“伪满洲国”西南边境的前沿。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新时代的风采交织,奏响了宁城县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自从村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后,我跟着建大棚、学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一年增收好几万元。”种植户老邓谈起经济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老邓舒心的还有日益便利的金融服务,“以前办贷款要跑县里,手续多还不一定办下来。现在政府帮忙联系银行,在家门口就能办,利息还低,方便又实惠。”设施农业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深耕金融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宁城县域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内蒙古农商银行宁城支行累计发放蔬菜、水果产业贷款5.13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建设13.8万亩,实现减费让利202万元,为助推赤峰市建设“国家现代设施农业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53万亩,年产蔬菜163万吨,建成万亩日光温室园区8处、千亩园区64处,形成以黄瓜、辣椒、番茄为主,大樱桃、草莓为补充的产业格局,蔬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除了设施水果、设施蔬菜产业外,赤峰市“世界小米之乡”的亮丽名片也正被不断擦亮。抗战时期,小米便因其营养丰富、耐饥且易携带的特性成为军粮的理想之选。当年填饱战士肚子的小米如今已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带动了8万余户农牧民年人均增收过千元。盛夏时节,走进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岗岗营子村,绿油油的谷苗高约1米,微风拂过,碧浪翻涌。“我们联合农业银行赤峰分行组建了‘三农’金融服务队,带着‘小米贷’等系列产品下乡入村。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信贷资金惠及16个乡镇苏木、1300余户种植农户。”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副行长张佳伟介绍道。此外,在“党建引领信用乡”建设中,敖汉旗已打造信用村37个,累计为2.1万户信用户提供“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的便捷服务。截至6月末,全旗信用贷款余额为18.81亿元。
目前,敖汉小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82.41亿元。从传统农业到品牌化崛起,金融的力量不可或缺。敖汉农商银行围绕小米产业链发展,推出“小米贷”“金粮贷”“金穗贷”等多款特色信贷产品,持续加大对惠隆杂粮、刘僧米业等小米深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农行赤峰敖汉旗支行将敖汉小米上线“兴农商城”及“乡味儿金品”小程序,帮助敖汉小米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在世界舞台上“熬出中国味”。
以新求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赤峰中色锌业有限公司的熔炼车间,炽热的金属溶液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流淌,而一旁的浸出渣处理中心正在上演一幕“点渣成金”的魔法——冶炼废渣经过多级处理,正源源不断地析出锌、铅、银等金属。“这套智能化废渣处理系统的顺利投产得益于中国银行赤峰分行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资源增益型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如果我们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还能节约财务费用几十万元,这为我们企业绿色升级增了底气,也添了动力。”赤峰中色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说。
赤峰中色锌业的绿色转型,正是赤峰市锚定产业方向、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生动缩影。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赤峰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链式思维全面谋划、深入布局,全力构建锂基、铝基、冶金、化工、氢能五条千亿元级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内蒙古大地云天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磷肥生产及销售企业,业务深度嵌入赤峰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该企业正在实施的硫钛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不仅能推动自身实现绿色转型并循环发展,还有助于延伸化工产业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兴业银行赤峰分行充分考量该项目对于地方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的双重价值,组建专业团队高效完成项目评估与审批流程,为该项目批复5亿元项目贷款。
金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赤峰市各金融机构立足五条千亿元级产业链条,聚焦新能源、冶金、化工、风电、光伏等行业积极开展调研,制定行业专属服务方案,推出“生产设备更新贷”“助保贷”“账易贷”等70余种金融产品,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配置专项信贷资源,多措并举助力赤峰打造集群发展、质优效增的产业新高地。
产业发展向新提质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致力于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质效,与有关部门建立科技金融协同工作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和金融协同驱动力,形成科技、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高效机制与良性模式。同时,在全区率先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信用评价和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撑作用,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
殷殷赤心,是赓续不绝的精神谱系;金融活水,是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从烽火岁月的铁算盘到愈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从田间地头的“及时雨”到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这片红色热土的振兴蓝图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愈发清晰。当田野间的丰收喜悦与产业链上的创新活力交相辉映,赤峰市正以金融为笔、以实干为墨,在红山大地上续写“热北小延安”的时代新篇。
责任编辑:韩胜杰